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布拉格印象布拉格的「伏爾他瓦河」上有一座遊人如織的「查理四世橋」。事隔8年追想布拉格,召喚回憶中的閃爍的影像,布拉格的美也一一重現...布拉格已經有太多人對它做了很多的描述,每個人對一個城市的旅遊印象都相當唯我,每一雙觀看的眼睛都會在心裡留下獨特的印記。我印象中的布拉格有一種特有的沉穩細緻之美,時間的岩層用緩慢的節奏堆疊出布拉格的歷史,無論歷經多少政權或遊客的來去,布拉格一直溫和靜謐的躺在伏爾他瓦河畔。布拉格在西元5世紀即具有城市雛形,屬於波西米地區〈Bohemi〉。查理四世橋上 有30尊聖者的雕像。其中的第8尊為「聖約翰像」,相傳摸了他會帶來幸運,而且以後還會重遊布拉格。漫步查理四世橋上,俯視伏爾他瓦河光影交織裡若隱若現的城市倒影,這般充滿幻想的動人景致,真的會讓人忘情的想把生命中的一部份留在這裡。布拉格號稱歐洲的「建築的博物館」,整個布拉格就像是為建築而建的城,分為「城堡區」、「高堡區」、「舊城區」、「新城區」和「小區」。它橫跨了10到20世紀歐洲的建築史,  往往一棟大樓的立面就涵蓋了羅馬式、哥德式、文藝復興式、巴洛克式、洛可可式、新古典和新藝術的混合.....。布拉格又有一個美稱叫做「百塔之都」,遠眺布拉格,滿城尖聳入雲的塔樓讓布拉格充滿了不可思議的魅力,連俄國大文豪也說:「我們認識這個城市,還不是都從幾個頂尖的建築物開始」...舊城廣場上,市政廳牆面的「天文鐘」會整點報時。坐在遊人如織的「舊城廣場 」前,ㄧ邊喝咖啡、看人, ㄧ邊等著看「天文鐘」報時。天文鐘是1410年由米可拉希完成,1490年由鐘錶大師哈魯希〈Haanus〉重製,哈魯希把鐘完工後,市議會的官員怕他在別處又複製另ㄧ座鐘,所以就把他的眼睛刺瞎了。現在天文鐘內部機械是由揚‧塔玻爾斯基設計,他從1552年花了20年來完成。整點報時一開始,鐘塔頂端的兩扇門會打開,接著雞鳴和死神的鐘聲齊響揭開序幕。上端的門隨後開啟,由聖彼得帶著12門徒依序出現。最後,由雞鳴和象徵「死亡」的骷髏手拉鈴噹發出鈴聲做結束。隱喻每個人的ㄧ生,最後終將走向死亡。左上方的那組雕塑,拿鏡子的人象徵「虛榮」,右邊是象徵「貪婪」的猶太人。右上方的那組雕塑,象徵「死亡」的骷髏,右邊是象徵「慾望」的土耳其人。下方的黃道12宮「月曆鐘」,是約瑟夫‧馬內斯在1846年所繪。圓心是舊城的紋徽,內圈為12星座,外圈為12個月份該做的農事。 「布拉格古堡」是金氏世界記錄最大的古堡。古堡內有ㄧ座700年歷史的哥德式的「聖維特大教堂」〈St. Vitus〉。就像英國詩人菲力普‧拉金的描述「它就像是一艘巨型的螺旋船擱淺在城堡中央,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如珊瑚礁般的巴洛克宮殿。」這座華麗的教堂從1344年查理四世時代開始興建,一直到1929年才完工。教堂裡有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,其中的「慕夏之窗」是由捷克著名的畫家,慕夏所製作。慕夏﹝Alfons Mucha,1860-1939,捷克﹞是畫家也是珠寶、雕塑和室內設計家。他的作品屬於「新藝術派」〈Art Nouveau〉,「新藝術」源起於巴黎,在德奧稱為「分離派」,1890年風行於歐洲,1900起在布拉格造成很大的影響。慕夏多半以女人為主題,裝飾性強烈,花朵、葉片、圖騰和女人的長髮,經常出現在慕夏的作品中。「黃金巷」,是布拉格古堡的熱門的景點,原本是十七世紀ㄧ群幫國王煉金的術士聚居之地,後來逐漸沒落。現在是布拉格最富詩意的ㄧ條古老石徑小巷,相傳22號是卡夫卡的故居。卡夫卡曾經再這裡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,在他的信件裡曾經描述「用門將這個世界鎖在外頭,...一走出門外,就踏入靜謐巷裡的積雪當中。」黃金巷的巷道寬約 兩 公尺 左右,屋子裡約 四坪 大小,很難想像以前裡頭住著人。現在黃金巷的每一戶都變成販賣商品的小店,卡夫卡的故居也變成一間小書店。離布拉格約四小時車程的「卡洛維瓦麗」〈Karlovy Vary〉,自古以來即是歐洲著名的溫泉療養地。自從1522年一份醫學報告證明「卡洛維瓦麗」的溫泉有療效之後,這裡就變成歐洲人的時尚旅遊地。「卡洛維瓦麗」的溫泉約有百來個,溫度約40度到60度左右,其中有12座溫泉具有療效,約含40種礦物質。不同溫度的溫泉,療效也不同。既然聲稱有療效,我們一行人就遵照旅遊書上的指示,買了當地特有的溫泉杯:喝喝走走,走走喝喝...彷彿自己化身為19世紀的貝多芬、蕭邦在溫泉迴廊裡悠閒的散步喝溫泉。 第一次覺得「邊走邊喝」居然可以這麼理直氣壯光明磊落。溫泉杯的把手上端打了一個洞,從路邊的溫泉水龍頭接了溫泉之後,就從這個吸管般小洞喝溫泉。在「卡洛維瓦麗」喝溫泉,是一次很奇妙的體驗,感覺好像在喝「煮玉米水」。喝溫泉時,別忘了還要配上像法蘭酥一樣的「溫泉薄餅」幫助消化。這是我們當晚住在「瑪麗安斯凱蘭澤」〈Marianske Lazne 〉的旅館,這個城市放眼望去都是17世紀巴洛克的建築樣式,市容看起來非常新。清晨在一大片綠地環繞的公園散步,感覺相當舒心快意。這個溫泉城從19世紀起,就是貴族們溫泉療養的度假聖地,托爾斯泰也是常客。這裡有ㄧ座1889年建的「圓頂溫泉迴廊」,就是前一張照片裡我買的溫泉杯左邊那個杯上的建築圖案。帶回和旅遊景點感覺密切的小物,就等於帶回了記憶,隨時看了都可以在腦海裡聆聽記憶的回聲, 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「生活,總是在他方」...

 

1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廖晏善 的頭像
    廖晏善

    馬灣公園

    廖晏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